在体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实验目的】  


1. 学习复制整体动物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方法。

2. 观察缺血再灌注时心律失常的表现及心功能指标的改变。

3. 了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救治原则。



【实验原理】  
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的缺血性损伤,而在一定时间后恢复血液供应,常可加重原有的缺血性心肌损伤,即再灌注损伤。对麻醉动物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和松解术后,由于左侧主要的冠状动脉闭塞和再通,引起左侧心室肌发生明显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时,心肌氧自由基大量增加、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以及能量代谢紊乱等因素,使心室肌舒缩功能发生障碍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降低氧自由基的形成和拮抗钙离子的措施,可以减轻或中断再灌注心肌损伤。



【器材和药品】   

    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压力换能器、小动物呼吸机、心脏导管(聚乙烯导管,长10cm、直径0.5~0.8mm)、心电电极输入线、动物手术台、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三通管、双凹夹、铁支架、注射器(1ml,2ml,5ml)、25%乌拉坦、0.3%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实验对象】  

大白鼠,体重250±20g。




【方法和步骤】


1. 取大鼠称重,25%乌拉坦(4ml/kg)腹腔注射麻醉,仰卧固定,剪去手术野被毛,颈部正中切口,长约2~3cm,钝性分离肌肉,暴露气管并行气管插管。

2. 以0.3%肝素股静脉注入作抗凝处理,分离右侧颈总动脉1~1.5cm,近心端用动脉夹夹闭,远心端用线扎牢,在结扎处稍下剪一斜口,向心脏方向插入带三通开关的自制心导管,导管尾端与压力换能器相接并连于计算机信号处理系统相应通道的输入插座,用线将导管与动脉结扎,缓慢放开动脉夹,观察动脉血压。随后将导管缓慢推入左心室,注意观察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

3. 将针型电极分别插入动物四肢皮下,心电导联线按右前支(红)、左前支(黄)、右后支(黑)、左后支(绿)的顺序联接,适当调节增益,连续监测标准Ⅱ导联心电图波形,计算心率和测量心电图参数,作为缺血前对照。心肌缺血后心电图ST段抬高,当缺血心肌恢复血液供应后,抬高的ST段下降1/2以上。

4. 待记录稳定后,在胸骨左侧旁约0.5cm处用电烧灼器从第3至5肋间行切开皮肤与肌层;自切口处开胸,立即作正压人工呼吸(吸室内空气,呼气末正压通气,频率55~60/min潮气量为3~4ml/100g体重)。剪开心包,暴露心脏。以左冠状动脉主干为标志,在左心耳根部下方2mm处进针,用5/0号无创伤缝合线穿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方的心肌表层,在肺动脉圆锥旁出针,备结扎用,并将心脏放回原处。待心电图恢复稳定10min后,描记正常心电图及心功能指标。

5. 结扎冠脉,结扎时将聚乙烯导管置于结扎线与血管之间,使聚乙烯导管压迫引起冠脉闭塞15min,造成左室心肌缺血。连续观察并记录心电图和室内压变化。

6. 于结扎后15min,小心剪开冠状动脉上的结扎线解除闭塞,恢复冠脉血液灌注,并观察和记录30min心电图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注意恢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和类型(异位节律、室速、室颤),动物有否死亡等。

7. 实验完毕,从主动脉根部注射碳素墨汁来验证左冠状动脉主干是否结扎准确。



【注意事项】


1. 心导管插入时应小心缓慢进行,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并判定是否进入左心室。保持插管与动脉方向一致,如遇阻力,可退回导管少许或转动导管重插,忌用力过度,以免促成血管或心脏破裂大出血,造成动物死亡。

2. 本实验宜选用雄性大鼠。因雌性鼠冠脉结扎缺血时间需10min以上,且模型不甚稳定。

3. 严格掌握缺血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易诱发再灌流性心律失常。

4. 动脉穿线用无创伤小圆缝合针,动作要轻巧,位置准确,进针宜浅,否则易引起传导阻滞而致死。

5. 实验结束后,缓慢抽出心导管并结扎颈总动脉。

此文转载来源:丁香通

 


上一篇: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
下一篇:糖尿病动物模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