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实验服务 > 微生物学 >
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动物实验】

小鼠生物学分类上属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小鼠属(Mus),来源于野生小家鼠。17世纪科学家们开始用小鼠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及动物实验。1909年Little等人采用近亲繁殖的方法首次培育成功纯系DBA小鼠,1913年Bagg培育成功 BALB/c纯系小鼠,奠定了现代实验动物科学的基础,同时开创了小鼠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的新纪元。各具特色的远交群和近交系现已育成500多个,遍布世界各地,是当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研究最详尽、应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我国小鼠品种常用的是昆明小鼠(KM),是1946年由印度引入昆明后分散到各地。小鼠染色体数为2n=40。

(一)外貌特征  小鼠全身被毛,面部尖突,两侧长有长长的19根胡须,耳耸立呈半圆形,眼大、鼻尖,尾长和体长约相等。成年小鼠体长为10~15cm。雄性体重20~40g,雌性体重18~40g。尾部被有短毛和小角质鳞片。有多种毛色,如白色、灰色、黑色、棕色、黄色等。

(二)一般特性

1.体形小,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适应性差。小鼠是哺乳动物中体形最小的动物,对环境要求较高,强光或噪声刺激时,可能导致哺乳母鼠神经紊乱,发生食仔现象。温度过高或过低时,生殖能力下降,严重时会发生死亡。对多种毒素和病原体易感,百万分之一的破伤风毒素能使小鼠死亡。对致癌物敏感,自发性肿瘤多。

2.性情温驯,易于饲养管理。小鼠经过长期的培育,性情比较温驯,易于捕捉。不主动咬人,一般很少相互咬斗,但非同窝雄性易斗,常会咬伤背部和尾部。受惊时,尾巴挺直并猛甩。

3.喜黑暗安静环境,昼伏夜出。小鼠夜间比白天活跃,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在夜间,其中傍晚与黎明最为活跃,一昼夜活动高峰2次,一为傍晚后1~2h内,一为黎明前。为此,夜间应备有足够的饲料和饮水。

4.喜群居并喜啃咬,当群饲时,饲料的消耗量比单个饲养为多、生长发育更快。小鼠群养雌雄要分开,过分拥挤会抑制生殖能力,雄鼠群居时易发生斗殴。群居优势在雄性很明显,表现为群体中处于优势者保留胡须,被称为“理发师”,而处于劣势者则掉毛,胡须被拔光。这一现象应与因寄生虫性或真菌性皮炎所致的掉毛相区别。

5.发育迅速,性成熟早。小鼠6~7周龄时性成熟,雌性35~50d,雄性45~60d。体成熟,雌性为65~75d、雄性70~80d。在36d雄鼠的附睾精液中可找到运动活泼的精子,如将同窝兄妹放在同一笼内,日龄达57d即可分娩,这说明雌鼠在37d时即可发情排卵进行生殖。

6.性周期短,繁殖力强。小鼠的性周期为4~5d,妊娠期为19~21d,哺乳期为20~22d;特别是有产后发情便于繁殖的特点。一次排卵10~23个(视品种而定),每胎产仔8~15只,1年产仔胎数6~10胎,为全年多发情动物,繁殖力很强,生育期为1年。小鼠的性周期可分为4个阶段:即动情前期(求偶前期),动情期(求偶期),动情后期(求偶中期),动情间期(求偶后期)。每个阶段的阴道黏膜均发生典型变化,根据阴道涂片的细胞学变化,可推测卵巢、子宫、激素变化和所处的性周期阶段。在这4个阶段中仅在动情期内才接受雄鼠配种。雌鼠交配后10~12h,阴道口有白色阴道栓,是交配的标志。产后性期是指雌鼠在分娩后48h内会出现一次动情期的现象,能接受雄鼠配种并可能会受孕,这样可能会出现边哺乳边妊娠的现象。

上一篇:日本研究人员培育出转基因“绿光猴”-【动物实验】
下一篇:【动物实验】-不同品系小型猪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敏感性筛选
分享到: